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我们都是传承人” 揭秘春节申遗背后的故事

2025-01-27 10:31:45    来源:央视网

来源标题:“我们都是传承人” 揭秘春节申遗背后的故事

春节将至,年味正浓,和以往不一样的是,2025年的春节被称为“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记者:当那个结果宣布的时候,你在现场听到之后的感觉?

春节申遗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 巴莫曲布嫫:这个时候大家当然就非常激动。各个代表团就开始排队,等着过来要祝贺我们国家,排了一个非常长的队,我在整个会议过程中没有见过这么长的队。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萧放:中国人的价值理念能够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作为人类共享的东西,特别激动,特别高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刘魁立:我感觉到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荣光,同时也是我们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贡献。

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春节申遗成功,意味对春节这一“人类共同遗产”的保护力度要继续加大;同时,这也为无数正在准备过年的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巴莫曲布嫫,春节申遗工作组顾问、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此前曾参与了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正因人们对非遗和传统文化始终处于再认识的过程中,此次历时两年多的春节申遗成为巴莫工作经历中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开始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工作。工作组中,除了熟知申遗工作的专家之外,不可或缺的,还有研究春节的民俗学专家。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长期深耕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从2022年春节申遗工作开始时,便作为专家顾问参与其中。

记者:对于整个这样一个申遗的过程,你当时最在乎的点是什么?

萧放:春节作为一个民族的大节日,怎么去上升为人类的节日,那其实就是我们要从文本、写作提炼里边,要找出哪些东西是跟我们《公约》要求一致的人类性的问题,那春节恰恰是有很多具有人类性价值的东西。

准备申报材料是申遗工作的核心任务。按照事先已经明晰的时间流程,春节申遗的文本要在2023年3月31日之前提交,从2022年7月开始计算的话,工作时间为8个月。

但2023年1月,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对公约的名录机制进行反思后,调整了申报文本的格式和标准,这导致春节申遗文本要按照新的标准进行调整。

巴莫曲布嫫:我们一看这个新表,我们觉得难度更大了,为什么呢?简化了表格,实际上是加重了我们的负担。比如说,每一个表项都要涉及,对你要申报的这个项目,我们叫作遗产项目或者叫非遗项目,要进行一个简明扼要的描述,就是春节的简介。原来的表格给的字数限制是250个英文单词,那个时候我们都觉得很难。春节是传统节日里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实践形式最为丰富的,这么大的一个项目我们怎么200个英文单词把它讲清楚,而且还要符合公约列入的标准。

简化后的表格要求项目介绍不超过200个英文单词。对工作组中来说,用200个单词来传递春节最最关键的基本信息无疑是一道难题。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春节前后,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共同主题,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欢庆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过程俗称‘过年’。”这就是反复推敲,历经锤炼的,被限制在200个英文单词以内的项目介绍的第一段,这当中每一个概念都包含了漫长历史的沉淀和时光流转的印记。

刘魁立:年实际上是时间制度中间的一个关节,前面你不把整个时间度过,你就没有办法说年。

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非遗保护专家,我国把传统节日端午、清明、中秋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得益于他的推动。他在研究中指出,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时间制度的重要体现。

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夏商时期产生的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而岁首被称为年,可追溯到周朝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岁首被正式确定为夏历正月初一。而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则是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同样作为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早于岁首。

中国历史上是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祖先需要掌握天文、气候、物候的变化,数千年的演进推移中,时间节点累积人文内涵,“年”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意义最大的时刻。

刘魁立:两个时间周期交接的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会有一个特殊的、纪念性的活动,这个庆祝活动我们就是打算把昨天送走,而迎接明天,这个欢乐实际上是带着我们的愿景,对于愿景的期望,实际上也是对于整个我们人类生活的一次非常好的检阅。

而春节申报材料中的视频资料,也就是申报片,很好地对应着遗产项目的名称:“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当把春节作为社会实践来看待时,人就成了这一实践的主体。岁岁年年中,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选择的过年方式,造就春节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春节记忆。

刘魁立:当孩子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一个小城市,那个小城市当时是处在被日本侵占的那样一个环境里头,是一个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是中国的一个环境里头。

刘魁立出生于1934年,他的家乡在海拉尔。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教育,中国文化被刻意阻断,但春节仍然顽强地成为刘魁立难忘的童年记忆。

刘魁立: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自己是中国人,问你是什么人,那个时候叫作伪满洲国人。在那种情况下,说到过年大家就会说这是中国年,在这个时候把中国和年联系在一起了,所以那个时候对年的期盼,家家都会在门口搁上一个小木箱,有的人认识的,过一段时间他会来拜年,有的人不太认识的,或者是比较疏远的这些,都会做一个贺年片,相当于现在咱们的所谓微信,投在这个箱子里面,每天早上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门口去,就觉得幸福得不得了。后来到1945年知道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的亲妈。再过年,那种兴奋劲就比小的时候更加理智,更加欢快。

熟悉传统的人都知道,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四十天,腊八过了就意味着进入年节阶段。

春节是中国人的一次全体总动员,回家则是动员令开启后的一致行动。

记者: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坚守的是什么?

萧放:家,就是回家,他坚守的是家庭的一个概念。中国之所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之所以有文化几千年不绝,就跟家有关系,今天我们说强调了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强调邻里、家的建设、家风建设,一年一度的情感聚合,就是在春节的实现。

丰富完整的过年仪式中,大年三十是高潮,年夜饭则是这个夜晚当中的重头戏。中国人自从有了“年”的概念,就有了年夜饭。在这顿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中,饺子是许多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承载着团圆的寓意,也寄托着对新年的期盼。

萧放: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是很穷的,很贫,匮乏经济,吃不饱、过不好是常态,但是我们仍然希望我们未来有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就有元宝这个财富的象征。所以饺子包的过程中,特别讲究,不仅说我包要包好,还得摆好。摆有两种摆法,一种摆是纵横摆,纵横摆的时候是叫路路通,路路通就是我们未来来年很幸运,很通达,财富很好,五路财神都有。还有一种是圈摆,中间一个大饺子,摆九圈,叫圈福,把福气圈住,这样也是祈求一个幸福生活,所以春节的根本性质是辞旧迎新,祈福求祥,这八个字是春节所有习俗根本性的内涵。

2023年的春节是申报材料准备最为紧锣密鼓的时候。工作组既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讨论,同时,还要深入到社区采集春节实践的影像资料。新的申遗表格有一重大变化,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应粮食安全、医疗保健、优质教育、性别平等、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平与社会凝聚力这七个行动领域,要求申报缔约国确保每一项非遗的保护和申报都要与这些优先行动领域高度相关,以说明对当下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

2023年3月31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春节”的申报材料。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一年后的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巴莫曲布嫫:它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过申报春节,中国的一个非遗实践怎么样能够印证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并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所以要从一个项目以小见大,这就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就是要促进文化间对话。

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决定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春节”的推荐语:在中国,庆祝春节昭示着又一个新年的开启。该遗产项目涉及各种社会实践,包括祝福祈愿和家庭团聚。中国民众都是传承人和实践者。该遗产项目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文化盛事。

对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和保护是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演进中逐渐清晰和完善的。早在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则是在31年之后的2003年。

我国在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积极履行该公约规定的义务。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也在其中。此后,中国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系,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截至2022年11月,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057人。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学会了用另外一双眼睛看世界,过去我们关注的全是物,但现在我们透过物看到了怎么做物,怎么造物。

2024年12月5日,“春节”申遗成功的第二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三个非遗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春节”申遗成功,中国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名录39项,急需保护名录4项,和优秀保护实践名册1项,共44项,总数居世界第一。但蔚为壮观的文化资源和持续增加的投入并不能完全对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即便是春节这一文化认同感极强的重大节日,如果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去观察,也会有人不时发出“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叹和担忧。

萧放:比如拜年,最早的拜年真的是跪下,就是说河北衡水那边地方的人,如果过年在路上碰到自己舅舅,就地就跪下去了。

记者:年轻人现在就觉得这些东西我继承起来,或者传承起来觉得很怪异,所以有很多的一些传统习俗会慢慢消失掉或者淡化掉。

萧放:但有些东西是不能省的,你要是把过年的拜年省掉,把过年对亲戚亲人的看望省掉。人不在关系中你很自由,但也很孤独。中国人不是自己个人的自由,你做什么事情,都得给家庭负责,给祖先负责,做事情不能轻易去处理自己,也不轻易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有很多制约你。这个律己的东西让你形成一个自觉意识。我记得苏轼曾经说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风俗特别重要。

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荣光,也是责任,意味着要把这份人类共有的遗产发扬光大,并对人类社会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有所担当。这注定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是一个新的开始。

标签:

精彩阅读

冰雪“热”了 经济“火”了!冰雪产业新工种了解一下

小泉水大生意,热资源成就“暖”经济

新春走基层丨一路欢歌一路情——中老铁路上的跨国文化联欢演出

“最可爱的人”肩负重任坚守执勤一线 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一签多行”等政策助力内地与港澳居民“双向奔赴”持续升温

年货消费市场日渐红火升腾“烟火气” 助农增收涌动蓬勃活力

众多旅游城市“圈粉”外国游客 独特城市魅力成为文旅“金名片”

“一周一行”“一签多行”等便利措施效果显著 赴港澳客流量增幅明显

传统非遗技艺亮相火车站 与旅客共赴“非遗年味”春运之行

2024年共6.1亿人次出入境 “中国游”持续火热

春运开启,全国铁路实施新运行图

春节将至,出入境人数不断攀升

“周五下班去中国”成国际新潮

说来就来的旅行 “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国际新热潮

冰雪游碰上亚冬会 哈尔滨铁路春运如何接招?

全球旅游达人山西感受热情中国年

以文旅“出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4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启程回家!春运回家路 有“速度”更有“温度”

“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春运首日一线观察

“最美基层民警”沈刚:“勇”护百姓 “智”守安全

冰雪“热”了 经济“火”了!冰雪产业新工种了解一下

出行有保障!临近春节车站服务上新 旅客心里很踏实

乡村行·看振兴丨山西柳林:冬日里的小“莓”好

新春走基层|海拔2800米!这条高寒特长隧道里藏着守护与思念

文化中国行丨沉浸式体验“春节”之美 这个馆一次看过瘾

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

家门口更有“医”靠——多地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观察

心血管要这样“保暖”

叮咚,寒假甲流防治指南,请查收

权威医者说|得了流感该怎么办?

解决婚姻家庭纠纷,最新司法规定来了!

RockAI携手黑芝麻智能打造全新AI Agent解决方案

见证湾区新势力|横琴口岸·琴鸣广场启业仪式暨大横琴商业“琴鸣”系列品牌发布

浙江金欣集团鼓励百万大学生兼职创业,家庭享实惠

都乐携比利时国宝级联名啤梨Olé首发,蓝精灵啤梨带来“梨”享轻生活!

销量/保值率/品质的王者,MPV界的“全能选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越野车分会2025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成功召开

车险全解:了解基础险种与附加险种的区别与搭配

车险全解:了解基础险种与附加险种的区别与搭配

激发“年货经济”消费潜力,顺丰赋能“蒙”字号农产品出圈出彩

云酒头条评出2024酒业十大热点事件

君乐宝集团向日喀则震区捐赠价值500万元物资

恶性肿瘤威胁健康,谢启超医生教你科学防癌

扬子江药业集团捐赠100万元药品驰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百架无人机升空点亮情城夜幕,浪漫康定为您送上新年的第一份祝福!

联发科与NVIDIA合作 为NVIDIA 个人AI超级计算机设计NVIDIA GB10超级芯片

德铁信可开通“鄂州 - 法兰克福”货运航线,助力中欧航空物流网络建设

伊顿与国轩高科达成战略合作,共绘绿色能源未来

《酱香威士忌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在购买车辆保险时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故宫博物院携手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共启“‘纹’以载道——故宫沉浸式数字体验展”

当前儿童呼吸道感染有哪些特点?家长应该注意什么?专家建议

我与国家一起前行丨中国唢呐成新“顶流” 乡土乐器也能吹出国际范儿

新华社经济随笔:车企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背后

北京市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条例 支持用于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服务

各行各业积极因素不断涌现实现“开门红” 中国经济热度稳步提升

女人过了40岁穿衣别纠结,真该试试这些穿搭,温柔又显女人味

伊姐周日热推:电视剧《千朵桃花一世开》;综艺《你们说了算》......

粉色+灰色、蓝色+棕色,这4组配色怎么搭都好看!

中年女人冬季要会穿搭,用这些单品塑造简约美,优雅高级又耐看

冬季过半,50岁的女性朋友们就这样穿,才能保暖、时髦两不误

女人冬天穿衣要精致些,试试这些大气简约穿搭,每一套都舒适

战略大调整 蒂芙尼退出云南市场

2024年中国轻纺城成交额破4000亿元

羽绒服里的“科技范”

日妆在华业务继续收缩

世界最大“水能充电宝” 全面投产发电

甘肃电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新能源占比超64%

人工智能延伸中国电影想象力

“投资中国”品牌更闪亮

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将于1月7日启动

光电融合确定性新型算网基础设施在南京开通

用于锌-空气电池的新型高效催化剂面世

裸子植物核型演化历史和关键模式揭示

我国直径最大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始发

上海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迎重大突破 汉语“意念对话”成真

全球首个光电融合确定性新型算网基础设施正式开通

地磁暴跟银川地震并无直接关系

世界最大超导磁体动态测试设施建成

研究显示中国大米越来越好吃

着力构建可解释性模型

有色金属行业首个大模型“坤安”面世

重庆大学有了AI辅导员

南京:挖掘数据潜力 打造智慧城市

营建公正透明数字消费环境

抖音支付回应“注册资本增至31.5亿元”:有助于更稳健地开展业务

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将至 中国AI眼镜产业链或成热点

2025年,人工智能如何进化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5.0版本发布

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将于1月7日启动

人工智能延伸中国电影想象力

贵4000元!零跑C16长续航售17.28万起 限时降5000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再联合 打造超快充网络

极氪领克整合: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从做大到做强

2025款ID.4 CROZZ上市 售19.49-29.86万元

主打低油耗 吉利银河L6 EM-i官图发布

利好接续政策值得车市期待 激发首购需求是促进消费关键

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十多年来首次同比下滑

合资车企合资模式蝶变 今年欲打“翻身仗”

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年终讲|从云端融入市场竞争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浙江为科技成果转化上“双保险”

吉林:温室大棚“科技范”,农民增收添动力

引江补汉工程首台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始发

上海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超600万人次

清洁能源赋能青海绿算发展

浙江为科技成果转化上“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