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育儿礼包”持续升级!相关制度如何更完善?

2025-03-21 16:41:17    来源:央视网

来源标题:“育儿礼包”持续升级!相关制度如何更完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具体措施包括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加大儿科服务供给等。

目前已至少有23个城市探索实施了育儿补贴措施。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推出的育儿补贴细则“一孩1万,二孩5万,三孩10万”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从国家到地方,为何推出“育儿礼包”?相关制度如何更加完善?

01

呼和浩特:育儿补贴力度高

呼和浩特并不是第一个发放育儿补贴的城市,但其补贴力度之高,引发热议。而且呼和浩特不仅补贴二孩、三孩,一孩也被纳入育儿补贴范围。

呼和浩特发布的育儿补贴细则规定: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万元;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万元,按照每年1万元发放,直至孩子5周岁;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万元,按照每年1万元发放,直至孩子10周岁。

呼和浩特市的实施细则对领取育儿补贴的资格有明确规定,除了符合法定生育条件之外,夫妻双方户籍地均为呼和浩特市或一方户籍地为呼和浩特市,在呼和浩特市居住、工作、生活,要求人、房、户一致,且新生儿首次落户在呼和浩特市,时间为2025年3月1日之后(含3月1日)合法生育的家庭。

补贴政策落地不到一周,当地育儿补贴信息系统显示,已有417户家庭提交了申请,等待信息确认。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老龄科科长张洪民表示,第一批通过审核的家庭将会在7月份领取到补贴。

对于育儿补贴的发放,呼和浩特市采取分年度、分批次发放的方式。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杨钟表示,这种发放方式可以减轻政策落地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

除了育儿补贴,呼和浩特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有配套部署:在义务教育阶段二孩入学“幼随长走”“就近择优”,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可在呼和浩特全市自由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出生的新生儿享受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和安全用药免费筛查;为入托的0—3岁幼儿家庭每年发放600元托育机构照护补贴……

数据显示,2023年,呼和浩特市出生人口2万人,出生率为5.58‰;死亡人口2.27万人,死亡率为6.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6‰。2024年,呼和浩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10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呼和浩特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4.8亿元,同口径增长7.8%。经济的增长为高额补贴提供了财政保障。

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杨钟表示,预期通过政策落地,2025年度在呼和浩特市落户的新出生人口数在2024年度的基础上增长5%以上,“希望能够帮助家庭分担育儿成本,减轻因为经济压力所产生的生育顾虑,同时我们想通过育儿津贴的发放,刺激育儿消费需求。”

02

为何促生育?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

△202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出生人口自2017年至2023年已连续七年下降,2024年出生人口较2023年增加了52万人。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主要受近几年生育意愿累积、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逐渐落实以及龙年生肖偏好等因素影响,但也要看到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仍在减少,对我国下阶段出生人口依然存在影响。

人是消费的主体,也是生产、创新的主体,更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年,各地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掀起“抢人大战”,或提供住房补贴,或推出创业扶持计划,或放宽落户政策……目的都是吸引高校毕业生、高质量人才留在当地,进而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人才”抢的是存量,如果我国长期维持低生育率,“抢人才”难度变大。因此我国需不断完善生育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生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更多人“想生、能生、敢生”,以应对人口负增长。

03

从国家到地方:“真金白银”促生育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从2013年的“单独二孩”到2015年的“全面两孩”,再到2021年的“三孩政策”。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但不少育龄人群感慨“生不起、养不起”。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强住房支持政策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些都是解决“带娃难”痛点的重要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将发放育儿补贴,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相关的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

地方层面,从生育补贴到住房优惠,再到托育服务……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正在加速落地,具体措施也在不断探索中。

推出“真金白银”的生育补贴。除了呼和浩特,多地发布生育补贴相关政策,覆盖人群略有区别,有的地方补贴二孩和三孩家庭,有的地方将一孩也纳入补贴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杨凡表示,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共识,生育补贴应该覆盖到一孩家庭,“现在更多地方主要补贴二孩和三孩家庭,原因是体量相对较小,财政压力不会一下子变得很大。目前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是对的,先补贴二孩、三孩家庭,再扩展到一孩家庭。”

延长生育相关假期。近年来,多地明确提出延长婚假、产假等。2021年9月,山西修订《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明确婚假30天,符合政策生育奖励延长产假60天,男方护理假15天,子女不满3周岁每年育儿假15天。

推出购房优惠政策。2024年11月,湖北武汉市印发文件,从发布日起到2025年3月31日止,在武汉市新城区(含长江新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此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已生育二孩、三孩的本市户籍家庭,分别一次性给予6万元、12万元的购房补贴;文件发布后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一次性享受同等补贴,购房时限延至2026年3月31日。2024年,北京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提出,“对二孩及以上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商品住房,申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可贷款额度上浮40万元。”

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山东、四川等地明确支持幼儿园招收2岁至3岁幼儿,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其中,山东计划到今年底提供托位10万个左右。截至2024年9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537家,总托位数达5.9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7个,提前实现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营造生育友好工作环境。2024年底,上海印发《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今年3月16日举行的成都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首次提供“生育友好岗”岗位。

04

生育友好,还需多方发力

促生育措施效果如何?

以湖北省天门市为例,2023年9月,天门出台《关于鼓励生育的五条政策措施》。2024年初,天门将“五条政策”细化为“七条意见”,通过发放育儿补贴、提供托育服务、强化住房保障等措施,提高居民生育意愿。

△天门鼓励生育政策补助明细表

政策带来的效果很明显。2024年,天门市出生7217人,同比增长17%,出生人口数量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7217名新生儿中,有3653人为二孩或三孩,占比超50%。

当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比如天门等中小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通过发放补贴等措施,促生育措施效果明显。而在一些大城市,即使有生育补贴,也较难覆盖生活成本。

而且,各地生育补贴还要兼顾财政负担可行性,具体金额和发放方式要视当地财政情况而定。发放方式是一次性发还是按月发,各有利弊。一次性发放,行政成本较低,老百姓的获得感强,因为数字很可观,但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按月发放的好处是财政压力较低,而且有些孩子的状况会变化,按月发放会更精准。

除了经济压力,社会观念的改变也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过去,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把生孩子当成一个“必选项”。要让年轻人想生育、愿意生育,国家不仅需要在政策上发力,更需要在观念上引导。如何让年轻人感受到生娃幸福,也是一个长期命题。

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表示,生育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还涉及家庭成员、社会环境以及用人单位等。生育友好,不仅是针对生的友好或育的友好,还涉及对婚的友好,对养的友好等。

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真正解决生育难题,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个人、家庭、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减轻育儿焦虑,提升育儿幸福感。

标签:

精彩阅读

首届百雀羚AIGC大赛:​应时代浪潮 铸美学新章

拉芳重回营销战

春日踏青带动户外用品热销!轻便帐篷、充气沙发、钛金属茶杯受青睐

加速下沉 县域用户成二奢消费新客群

女性内衣选购小妙招:先看“安全身份证”

辽宁纺织服装“链”动全球产业对接大会举办

上海首店经济“开门红” 首发大秀精彩纷呈

LVMH集团CEO之子将执掌Loro Piana

1.9亿美元!“医美茅”爱美客大手笔收购竞品

哪吒的黑眼圈 还可以抢救下

土地收储工作加速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宁夏中宁:塞上江南“杞”新篇

三方共建新疆辣椒机械化技术研究平台

端稳“肉盘子” “湘”味进万家

我国最大的新疆耐盐碱微生物资源库创建

打好“科技+政策”组合拳,激发城乡发展新活力

文旅产业如何变流量为“留量”

点燃餐饮热情 消费券助力上海“春日经济”升温

立足专业领域、一馆一特色!高校博物馆也很值得逛

陕西:气象“哨兵”护“金果”

记者体验:上海菜市场“代炒菜”服务火爆

合肥:硬核举措护航产业“起飞”

西部生态“加减法”咋运算?

江苏:增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能力

四川首个省级科技政务服务垂直大模型上线

深圳出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江苏首部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发布

河南延长灵活就业人员2024年度养老保险缴费期限

今年海南将新建6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小心,睡前5个坏习惯偷走肾脏健康 | 世界肾脏日

投资于人,合肥实现“万亿GDP+千万人口”双突破

重庆民营经济向“新”攀“高”大有可为

各地春管向“新”而行生机勃勃 科技助力“慧”好“春耕图”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未来已来 “智驾”给汽车产业带来哪些变化?

县域商业换新“颜”!工业品快速“下乡”特色农产品“进城”更畅通

今年春招,就业形势有何变化?

吃荸荠只要削皮就行了?真相并非如此!

“多增多补+冬增多补” 非常规天然气开采专项奖补新政策来了

听!唱进“哪吒”电影的侗族大歌

心声递两会| 赵倬:中医守正创新的践行者与领航者

国兴茶昌:普洱贡茶传人李兴昌的匠心独运与家国情怀

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新航程:袁勤生与中国智慧的世界贡献

胡翠娥:以礼乐为魂,共绘文化强国新篇章

西屋WX2 Pro热水器:智能恒温,舒适生活的新选择

人保车险-车内天窗使用禁忌你知道几条?

朱雀智创:以“冲突·对话·共生”重塑高端纺织未来

坚定不移推进国企混改,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科海势董事长段宇晶:紧跟“十五五”规划,共筑企业创新新高地

轻松实现比特币定投:Bit交易所云算力挖矿,稳定获利的新选择

服务无小事,金融守初心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上门服务篇

开拓大健康市场市场,星宝健强诚邀合作伙伴

2025全国两会《两会会客厅》 | 专访中企贸反传打假执委会主席张琛华

三太子食品携手全国经销商助力《哪吒2》登顶 公益观影掀国漫国货联动热潮

编程猫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AI Day:以普惠与精英化双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变革

断层领先的洗地机顶配机皇 石头A30 Pro Steam首销3299元

康师傅推出决明子大麦饮&枸杞菊花茶!重新定义中式养生茶

2025思凯乐北京昌平-延寿越野挑战赛新闻发布会召开

三星电子获Spikes Asia 2025年度广告主奖

全国人大代表孙东伟建议: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

回暖!本周末北方进入升温“快车道”,华北等地或暖如4月

AI应用火爆,拉动人工智能行业写字楼租赁需求

西部能源“奔涌”背后,清洁能源基地如何“火力全开”?

黄河累计开河188.6千米 开河过程总体平稳

西藏定日受地震影响灾区学校开学 1400余名学生到定日县城就学

月活过亿App超七成接入AI

电影院咖啡馆开不少 “城里人”爱往县城跑→

南方持续阴雨回温乏力 北方晴朗升温多地或创气温新高

沃野逐春光——各地有序推进春耕备耕扫描

透过指数看变化 政策效应正在电商物流领域持续显现

骨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到毫米”

国产手术机器人:从“跟跑”到“并跑”

从蓝图到实景,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智领潮头兴未来

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将与人类一起跑“半马”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将在京举办

月活过亿App超七成接入AI

两会新华解码|具身智能如何走向未来?

人形机器人协同作业 “灵巧手”丝滑操作

中国科技力量精彩亮相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数智赋能:让生活“一键升级”

科技金融加速光子产业腾飞

DeepSeek开启AI新时代,应完善大模型安全治理

“AI医生”未来将应用于哪些场景?

DNA“时光机”回溯南极生态之变

“人工智能+”:硬核科技加速走进产业竞技场

半导体行业并购潮涌 企业加速构建新优势

“人工智能+”:硬核科技加速走进产业竞技场

苗伟代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钟铮代表:布局协作型机器人 加快人形机器人研发

从蓝图到实景,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国产手术机器人:从“跟跑”到“并跑”

科技+电影,好戏还在后头

让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旭华科技首创曲面石墨烯技术 实现低成本量产化

人形机器人迈向群体智能 产业链公司积极助力技术落地

多地竞逐具身智能赛道 政策与资金同步发力

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加快落地 有望催生万亿元级蓝海市场

中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人工智能人才成“香饽饽” 企业纷纷亮出高薪“招贤榜”

金价高位回调 趁机购入还是继续观望?

功能性护肤成拖累,华熙生物进入业绩阵痛期

奢侈品转向“一城一店”集中化布局

年轻人消费“含金量”提升,黄金市场“小而美”产品热销

国产运动品牌加速“出海”布局

聘任前欧莱雅高管,贝泰妮寻业绩突破口

黄金价格下跌 该出手吗?

远离网络购物陷阱 牢记“三不”原则